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。说到邵伯的名胜古迹,自然而然地包括那数不清的庙宇庵堂。
据说,邵伯曾有九十九座半庵观寺庙,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兰教,教派林立,源远流长。规模宏大的庙宇,可谓比比皆是,鼎盛时“四方僧众来归,日亦不啻数十?”。 其中,宝公寺在断头街塘南,为僧宝公募捐所造,建于北宋元祐五年(1090)
而历史最悠久的,首推梵行寺。梵行寺,俗称西寺,建于东晋宁康三年(375),距今已1630余年,比创建于南朝的扬州大明寺还早近百年。
梵行寺位于风光绮丽的邵伯湖滨。梵行寺旁有一片方圆几十米的绿地,形似《西游记》中铁扇公主手中的巨扇,名曰“蒲扇墩”,也有佛门弟子称之为“普善墩”。它好似一块浮在水面上的碧玉,碧绿的墩面和清清的水面几乎相平。这碧玉十分神奇,据说,不管湖水怎么涨落,即使白浪汹涌,它总是平静地浮在水面,似乎会随着波动的湖水而上下。
梵行寺前后3进,红墙碧瓦,翘角飞檐,巍峨壮观。一进山门,便见是顶天立地的哼哈二将和四大金刚及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,都是雕塑精妙,栩栩如生。最有特色的是那与众不同的海岛,在脚踏鳌鱼背的观音大士身旁,多了一尊衣衫褴褛的穷和尚——济公。
大雄宝殿
梵行寺南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草亭,名曰“茶庵”,这里是历代文人墨客品茗观景、吟诗作对的佳境。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多次光临邵伯,不惜踏雪冒雨前来赏玩,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。(肖 勤)
梵行寺